u365.net关注2015上海“慈善之星”评选,两年一度的上海市“慈善之星”评选又一次揭晓。
自2003年起,市慈善基金会、市文明办已连续评选了六届,累计评选出256名“上海市慈善之星”。他们是活跃在社会各界的“好心人”,用乐善好施、承担社会责任的奉献精神影响着这个时代。今年评选出的30名个人和集体“慈善之星”中,有照料着8位父母的好人夫妇,有101岁仍然在社区投身公益的书画家,有尚未成年、慈善资历却颇深的中学生,还有不断在创新服务管理模式的优秀志愿者团队……这些“慈善之星”,如同繁星一样闪耀在城市上空,照亮一片爱的天空。
闪光的普通人
60岁的赵克兰,人生道路坎坷,却从事慈善整整20年。家住宝山区共富二村的赵克兰、周时运夫妇,竟然有“八位父母”。除了双方双亲外,夫妻俩在30年里还照料着两位邻居老夫妻,以及赵克兰前夫的父母。
30年前,赵克兰的丈夫因工伤不幸离世,给她留下一个4岁的女儿和一对年迈的父母,她身上的担子很重。一年后,有人替赵克兰和周时运牵红线,赵克兰慎重考虑后作答:舍不下以前的公婆,要带着他们一起嫁。嫁过去后才知道,原来周时运也一直在照顾两位独居的邻居沈老夫妇。从此,一对好心夫妇共同照料起了4位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。
人到中年,照顾老人怎会不累?但认识他们的人都知道,俩人从来没有抱怨过。他们冬送棉袄夏送风扇,隔三岔五地还要烧些好吃的小菜给老人换换口味。逢年过节,赵克兰就会按照老人们的口味送食物,不让老人们感到冷清。即便是在夫妇俩双双下岗的困难日子里,他们也“不动声色”瞒着老人,生怕他们担心。有一次,周时运发工资前一天,赵克兰做菜时没油了,结果一家人拼凑了5元钱才买了油,给老人做上一顿和平时一样的饭菜。
2004年5月,老沈的老伴万老太出门摔了一跤,伤了股骨,卧床不起。赵克兰包揽了给老人买菜洗衣、帮她洗澡等所有事情,三个多月没落下一天。有一年,周时运因住房问题和自己的母亲一时不快,老夫妇得知后很紧张,拿着自己的房产证要把房子赠送给周时运夫妻俩,解决他们的住房困难,周时运的母亲得知后也受了感动。最终,夫妇俩坚决拒绝了老人送房子的主意。
赵克兰一家先后从杨浦搬到虹口、再搬到宝山。沈老夫妇随着他们先后三迁,赵克兰前夫的父母也早就把周时运当作自己的孩子。如今,6位老人先后离去,健在的二老中,96岁的万老太住在离家不远的永福养老院,赵克兰每隔一天总要亲自做好饭菜并喂她吃。对于获得的荣誉,赵克兰很不好意思:“没啥大事体,我们只是坚持了三十年。”
评选出的好心人中,大多是这样“闪着光的普通人”。他们中,有的自己开公司,用自己创造的财富每年向慈善基金会捐赠数十万元、甚至上百万元善款,与贫困学生结对、资助外省市建设希望小学。还有的好心人,是退休教授、画家、医务工作者、资深志愿者等,他们用自己的一技之长,发起基金、设立志愿者服务队,带动更多人一起参与慈善。
记者看到,相比起前几届评选出的“慈善之星”,本届当选者和入围候选人做好事的类型更多样、领域更宽广,人人知善、人人向善、人人行善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。
17岁与101岁“慈善家”
市慈善基金会负责人告诉记者,评选过程中,他们很关注年轻一代的慈善行为。随着“90后”、“00后”开始进入公益领域,他们的“慈善模式”又与其他群体不同,年轻人往往更会从自身感悟出发,希望成为身边社会问题的解决者。为此,主办方把“特别有益的尝试”列入评选标准,鼓励年轻人更多地参与到公益行动之中,以更为创新的方式来解决或缓解社会问题,把公益活动进一步推向年轻化。
17岁的陈彦颖,是本届年纪最小的“慈善之星”。她是市北中学的学生,公益经历却已有8年。
在一次到长征医院闸北中心医院当志愿者的经历中,陈彦颖为一名重症监护室里的老人唱歌,眼看着老人由忧转喜、情况转好。可没想到,就在她第三天登门时,老人竟然已不在人世。这件事给陈彦颖很大的震动,让生活幸福美满的她感受到生命的脆弱,从此以后,她开始在学习之余热忱地投身公益。
4年前,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一群广西山里娃结下缘分。得知那里的孩子急需少儿课外书籍,于是她大量募书,参与在当地设立少儿图书室。当孩子们需要学习用品和教辅资料时,她就拿出压岁钱及时购买后邮寄过去。和孩子们通信来往久了,她还开设“知心姐姐信箱”,和孩子们的信件往来已有400余封。如今已有13位山里娃考取了县重点中学,开启了新的人生之路。今年暑假,陈彦颖还到广西贫困山区,为当地孩子开办文化艺术启蒙培训夏令营,与笔交多年的弟弟妹妹们见面。
评选出的“慈善之星”中,还有数名高龄老人,年龄最大的今年已101岁。
这位百岁老人名叫顾振乐,是有名的书画家,他的作品价值不菲。他经常将自己的佳作拿出来义卖,所得钱款全部作为善款进行爱心奉献。他所在的华阳社区,每有重大活动请他挥毫,他总是慨然应允。老人还在长宁区教育局和华阳街道合办的开元学校设书法班,倾尽全力为青少年授课,许多人不知道,老人患癌症经历过两次手术,他的忙碌常常让老伴心疼。2013年,老人还慷慨捐赠10万元资金作为“顾振乐文化基金”的第一笔款项,用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,目前的基金规模已扩大到70万元。
当地居委会干部都说,好心人,对家人和对别人总是一样满怀善意。顾振乐曾在他的养母因病住院期间,变卖20多件名家作品,为母治病以报养育之恩。至今高龄还每年和老伴一起去墓地给母亲扫墓,孝亲之情同样令人动容。
还有数位高龄“慈善之星”:95岁的徐祖耀是中科院院士、交大教授。多年来,他在上海交大设立“徐祖耀基金”,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开展科研,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。去年,他捐款100万元,在市慈善基金会闵行分会设立“徐祖耀慈善爱心专项基金”,帮助困难群众和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;86岁的画家韩敏,20年来捐款不计其数。他曾将70大寿生日宴收到的2万元钱捐赠给长江流域洪水灾区的群众,前几年自掏腰包买100张月饼券送给湖南社区困难家庭,逢年过节给上百名社区独居老人、残障人士和学生们发红包,还总是买米买生活用品送给困难人士,这几年一直没有停歇过……
慈善集体创新不断
在评选“慈善之星”集体奖过程中,主办方设置的评选条件中首次出现“实践慈善的专业化运作”、“已经取得了一定社会影响力”和“通过‘资源对接’的方式做公益”的要求。负责人介绍说,这是为了进一步强调各类组织开展慈善公益活动的专业性,希望更多组织采取更多样的手段,重视慈善公益活动的对外影响力,强调“慈善成效”和“慈善反馈”。
记者看到,在入围的37家慈善组织中,非法人团队有13个,占比35.13%,法人组织24家,占比64.86%,其中社会组织有5家、事业单位1家、宗教团体2家。
在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基地,共计6万余名志愿者在长达16年时间里,为2万余名残障人士提供帮助。难得的是,基地和分基地的领军人物大多是重残者,有的年事已高、有的坐着轮椅、有的还身患其他疾病,他们为服务基地到处奔走,想方设法地服务同病相怜的人。
这个基地的服务对象面很广。包括中学在读残疾青少年和残疾人子女、渐冻人以及智障青少年等等。他们为各个区县的受助学生开办免费学习辅导班,邀请优秀教师志愿者到学生家里个别辅导,不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,还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为受助者争取奖学金、帮困金等等;志愿者们组织医学专家和高校大学生志愿者,为残疾人送康复上门、送护理上门;他们为智障青少年建立“悦苗园分基地”,四处动员社会力量捐款捐物,还开展“心智疗育”,开发患者潜在智能、减轻残疾程度等。
基地“人多力量大”,不断创新模式:黄浦区残联和基地结合,由残联提供大学生志愿者车费,由基地安排学业辅导,由街道残联就业指导员上门指导残疾学生规划就业方向,帮助他们走上成长之路。基地还定期召开培训和研讨会,并表彰优秀志愿者,激励更多人奉献爱心。
上海师范大学的“红苹果慈善义工队”,开展助学、助残、助医、助老、关注环保、走进社区等主题慈善义工活动。而记者注意到,更加难能可贵的是,这家义工队创新义工管理模式,首推爱心积分制度,将资助育人制度化、规范化。这个项目以校慈善工作站为平台,用爱心积分制度作为主线,鼓励全校贫困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项目来获取爱心积分,这些积分可以在慈善爱心屋里兑换自己所需物资,实现爱的良性循环。
u365.net倡议企业参与公益事业,多一个慈善型的企业,帮助弱势群体,让整个世界充满爱的阳光。
转载请保留本文地址:http://www.bioseahk.com/gyxh/463.html